直播间里的“情感专家”:分享案例实为引导打赏直播带货

发布时间:2024-06-04 11:09:12 来源: sp20240604

  分享处理情感案例吸引大量中老年粉丝实为引导打赏直播带货

  直播间里的“情感专家”到底能不能信?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两年前,我母亲在某短视频平台关注了一位情感主播,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每晚都得等该主播下播了才会休息,买了很多这位主播带的货。”北京朝阳的刘女士向《法治日报》记者反映,尽管她一再劝阻,但她母亲压根听不进去,甚至还向亲戚、邻居借钱购买直播间商品,以支持这位主播。

  一段时间以来,网上涌现出不少此类情感主播,他们往往扮演着“情感专家”的角色,在直播中分享小三插足、婆媳矛盾、未婚先孕等各类情感案例,且没有标明视频内容纯属演绎,斩获了一大批中老年妇女的喜爱。在收获了足够的眼泪、笑声之后,这些主播便开始引导粉丝为其点赞、打榜、送礼物以及购买商品。

  与此同时,一些情感主播上演苦情戏,吸引老年用户购买“神药”的案例也被陆续曝光。据公开报道,为了让粉丝们相信直播间里的剧情是真的,有主播甚至还搭建了病房,里面的设施、物品摆放同医院病房一模一样,让不少收看直播的粉丝信以为真。

  说起这类情感主播,山东聊城的张女士依然心有余悸。“去年,我很爱看情感主播的直播,当某个主播下播之后,系统就会推另一个情感直播间给我。”张女士说,没想到是,前方是一个陷阱在等待她。

  据张女士回忆,在喜欢某情感主播的几周里,她为主播打榜花费约200元,购买主播带货的“三无”产品花费100元左右。而张女士之所以花这些钱,并不是因为对商品有使用的需求,而是希望能够成为主播的“铁粉”,因为该主播称只接“铁粉”的连麦。

  “我连着看了几周,觉得主播确实很厉害,他一张嘴好像什么事儿都能摆平。正好当时我也遇到了一个复杂的感情问题,就想要连麦咨询主播,但申请了很多次连麦都没成功。后来得知,需要买东西、打榜,成为‘铁粉’后才能连麦主播进行咨询。”张女士说。

  渐渐地,张女士发现,主播讲的这些案例中,每一个故事都有爆点,结尾处必有反转,看罢大快人心,感觉像是电视剧里面的套路。“后来我经过多种渠道了解到,这里面大多是剧本,且这类剧本在网上就能买到,甚至有专门的工作室在做这个,之后我就再也没看过这类直播。”张女士说。

  “其实只要稍一留意,就可以发现那些故事的逻辑漏洞,还有那些群众演员的拙劣演技。”张女士说,这类故事的剧情都大同小异,如男主被小三蛊惑,主播配合原配拿出证据,证明小三意图不轨,然后主播义正词严地狠狠教训小三和男主。最终,男主幡然悔悟,在主播的调解下向原配忏悔,原配含泪原谅丈夫,夫妻双双把家还。

  记者调查发现,情感直播还存在假连麦现象,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在网上,每天有机构负责人接单,再由派单员派单,普通连麦者每分钟一元,单麦每半小时,收入20元。而自带原创剧本和多人演员的,每半小时60元至120元,但剧本需经过严格审核,故事必须狗血,情节曲折,中间有爆点,结尾有反转。如果剧情需要哭戏,演员的价格则水涨船高。

  曾担任过直播间群演的林华(化名)告诉记者,2022年5月,他在某情感主播的直播间扮演刘娟。“他们在群里招直播剧演员,别人转发给我,我应聘上岗后,他们让我扮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