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余国艺术家作品杭州展出 在“百花园”中感受文明互鉴

发布时间:2024-04-28 04:06:21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社 杭州12月4日电 (童笑雨 应妮)“这是各个国家对杭州、浙江印象的‘百花园’,也是文明互鉴最直观的载体。”12月4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余旭红接受采访时说。

  12月3日,作为“良渚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汇丝路——访华采风作品展”在浙江杭州举行。此次展览分为文明探源、绿水青山和人文胜境三个版块,共展出80余国艺术家的150余幅作品。

  自2009年起至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先后邀请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全球近百国的数百名优秀艺术家来华采风创作,为各国艺术家搭建了文化互鉴、艺术交流的国际平台。

  此次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邀请83个国家的84位艺术家来浙江采风创作。

  自11月24日以来,他们从良渚出发,寻访杭州、绍兴、湖州等地,了解了五千年良渚文明的灿烂辉煌,也感受了“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无限魅力。

  油画、水墨画、抽象画、雕塑……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形式多样,元素也多元。在不少外国艺术家笔下,良渚的玉琮、玉璧等文物都以不同形态呈现。

  如斐济艺术家Atueta Rabuka的作品《玉》,参照的就是良渚的玉琮,外方内圆。但上面的符号并非神人兽面纹,而是更具现代感的几何图案。

  德国艺术家Tanja Hehmann画下了参观良渚反山王陵时令她印象深刻的一幕:M12号墓,这也是她的作品名。在很多人看来,这可能是一幅较为写实的画作,描绘了M12号墓出土文物的模样,但Tanja Hehmann透过这些文物,联想到的是生命的消逝,她也更愿意将其认定为哲学画,希望能启发其他人的思考。

  这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余旭红表示,很多画作虽然看似比较直白,甚至看不懂,但其背后是各国艺术家此次采风的所思、所想,蕴藏的是文明互鉴这一宏大的命题。

  当然,文明互鉴不仅在于描绘的内容,更多是内在、思想的交融。现场很多艺术家此前都没有接触过水墨画,但在采风过程中了解后,在此次创作中都不自觉受其影响。

  巴拿马艺术家Gabriel Wong的作品有4米长,从远处看,会感觉是一幅色彩丰富、线条简单的抽象画。它也有一个很“中西合璧”的名字——《摇滚富春》。

  如此“混搭”,令人摸不着头脑,但余旭红换了一个角度解释:如果这幅作品是黑白的呢?在介绍时,他的手上就拿着《摇滚富春》的缩小黑白版本。余旭红说,这是来自大洋彼岸的画家理解的中国水墨画。

  此时,作品想要表达的好像清晰了起来:右边层层叠叠的是山,画布中间是水,最左边缠绕交错的是树。至于为何是彩色的,Gabriel Wong提到,自己的家乡非常热,这幅画可以说是一幅“火热的水墨画”。

  类似这样的作品,现场还有很多。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表示,此次参展的艺术家拥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和背景,但他们无一不是将本民族的特色和中国的独特魅力相结合。

  “文化能够连接心灵,艺术可以沟通世界。”在韩绪看来,交流互鉴不仅是艺术间的,还涉及到人文、社会等多个领域。他也希望,可以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人了解文明对话的意义。(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