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跑”到“领跑”,西电东送的建设者是如何做到的

发布时间:2024-11-19 06:34:09 来源: sp20241119

  从“跟跑”到“领跑”,西电东送的建设者是如何做到的? “西电东送”是亲切可感的,是一线劳动者以及他们所热爱、所投身的终身事业。

  从西至东拧成一根绳

  3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壮阔大潮来临,广东的经济如火如荼地发展,却苦于没有足够的电力供应,而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滇黔桂高山峡谷间,西部丰富的能源资源急需与东部的用电需求进行对接。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协调发展,西电东送的建设就提上了日程。这项工程既能解决东部地区受制于电力资源匮乏的困境,又能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跋山涉水,风雨兼程,一个超高难度的工程在中国电力人的努力下,横跨2000公里,在中国的版图上不断延伸,如今南方五省(区)早已实现了电网的互联互通。

  “在输电线路出现故障时,一定要尽可能快地抢修,尤其是在夏天,用电需求比较大,一旦一些关键的线路出现故障,严重的话会导致一个地区大面积停电。”南网超高压公司南宁局的高级技师赵晓龙说,虽相隔千里,互不相识,但保障用电需求是南方电网一线员工共同的宗旨。

  从西到东各个不同的单位拧成一条绳,齐心协力维护好这一条大通道,形成合力,将优质、清洁的能源从西部送到东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朱春松20多岁时,就来到天生桥换流站工作,这一守就是20年。从初出茅庐到如今独当一面的换流站负责人,他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从事电力行业,特别是搞技术的,在一线工作的历练非常重要。通过一线工作,我们对现场的设备情况、运维情况更加了解。对现场的需求清楚了,在做决策时,会有很大的帮助。”

  无独有偶,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南宁局三级领军技能专家刘宝龙也有类似的感触。2011年开始,无人机技术逐步应用在输电线路运维中,为了促进运维人员操控无人机技能水平提升,超高压公司在2016年组织了首届无人机技能竞赛,其中有一个科目选手要求操控无人机按照规定的“8”字形轨迹飞行。

  当时还是新手的刘宝龙参加了那届技能竞赛。“那时候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为了快速掌握协调转弯的技巧,我操控无人机绕着球场旁的大树反复练习飞行,几乎忘了时间,只要电池有电,天空没有下雨,我就一直飞。”最终,刘宝龙拿到了一个不错的名次。

  无实力无以言尊严

  “无实力无以言尊严”不是一句浮于纸上的口号,而是亲历者带着血汗泪的心声。

  作为“交钥匙工程”,2000年天广直流工程投产时,天生桥换流站的台阶、马桶都依赖于国外进口。当换流站的“心脏”换流变压器首次出现故障需要修复时,只能求助于国外厂家的技术专家。

  “第一回修复换流变的核心技术全是由外国人提供,第二回只有30%的核心技术来自外国,第三回所有的技术都不再依靠国外,都是我们自主开发的。”作为亲历者,南网超高压公司天生桥局安全监管部高级经理黄徐的言语中充满自豪。

  如今,不仅是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相关标准的制定时也出现了中国的声音。

  从跟随者到引领者,这是一条荆棘之路,也是一条南网人奋发图强之路。西电东送前辈们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敢闯敢试,坚持没有条件就要创造条件,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努力将西电东送事业发扬光大,能够感受到南方电网人心中有一团汹涌的火。

  (信息来源: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葛成】